[灌溉知识]耐特菲姆水肥小课堂-土壤到底㊣ 是什么样子?
我们都知道,土壤在作物种植中起着很大的作用,土壤特征会影响到作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,以及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。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以及针对性地利用好我们田间的土壤呢? 1. 土壤组成及分类 a.土壤组成 一般来说,土壤由三部分构成:砂粒、粉粒和①粘粒。这些成分的相对含量会影响到土壤质地和土壤的持水量。 在大多数的土壤类型中,小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,称为复粒。复粒相互粘结,形成土块。土壤颗粒、复粒和土块间有许多孔隙。 b.土壤分▲类方法 根据土壤检测中砂粒、粉粒和粘粒的比例,结合土壤分类三角图,可以确定土壤确切的类型。 |
![]() |
举个例子: 某土壤样品检测结果为砂粒40%、粉粒40%、粘粒20%,根据ぷ土壤分类三角图,可以判断此土壤样品为壤土(Loam)。 一般情况下,为了简化应用,可以把土壤分为砂土、壤土▓和粘土三种大类。 2. 土壤含水量 大田作物生长在土壤中,生长的各个时期都离不开水。因此了解水、土壤、作物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。土壤↘经过降雨或灌溉后,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状态。 a.饱和持水 充足的雨水或饱和灌溉后,土壤中所有的孔隙都充满了水。 b.田间最大持〓水 田间持水达到的最大值。土壤达到不再随田间渗漏损失水分的平衡点。这种条件最适宜作物的生长,因为,根系很容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,同时,土壤通风透气性好,利于根系的呼吸。 c.萎蔫点 萎蔫点是指田间◢持水达到维持作物生存所需水量的最小值。超过萎蔫点,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,作物开始出现萎蔫现象,且不可逆转;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作物会出现死亡,即旱死。 下图为三种状态的◣示意图。 |
![]() |
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为∩有效水。 d.有效水 有效水是介于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点之间的土壤含水量。 |
![]() |
*在饱和持水量情况下,大多数的水受重力影响渗漏损失,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。 土壤持水能力受土壤质地和土壤∏类型的影响。比如:在偏砂性土壤中,15%的土壤含水量可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,而中性土壤中同样的含水量只处于作物需水◆临界点,粘性土壤中则不能满足作物生存的需要。 因此,仅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单一数据无法判断作物所在土壤是否缺水,而需要至少包含一次饱和灌溉的、持续的土壤含水量数据记录,方可分析出土壤含水量在什么区间为有∑效水区间。在生产上建议使用土壤张力计作为快速判断作物是否需水的工具。如果需要进行更多的数据积累和分析,建议配合√测量土壤含水量的土壤湿度计使用。 3. 土壤盐碱度 依据土壤盐㊣ 分及浓度对土壤进行分级,以评估作物对过量盐分的忍耐性,主要是基于土壤提取液在25℃时的电导率(EC)。 在典型的降雨量稀少的情况下,土壤盐度高●,如沙漠地带。 作物产量会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。不同作物对土壤盐度的敏感度和耐受度不同,因此应结合作物来◥考虑土壤盐度的危害。 |
![]() |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水受土壤含盐量的影响。因为土壤含盐量高会降低土壤溶液水势,所以在相同水平的土壤含水量的情况下,作物从含盐量高的土壤中可以收的水分低↑于含盐量低的土壤。在生产上,单次过量施肥或施☉肥不均造成的“烧苗”现象就是因为局部土壤肥料过多形成的含盐量过高造成的。 所以在种植初期选择地块时,一定要◥特别关注土壤的含盐量,优先选择含盐量不太高的地块。如果含盐※量很高,一定要果断放弃,否则土壤改良成本会◤很高,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成本。如果现有土地含盐量☆较高,那么选择耐盐作物种植是成本最低的选择。 4. 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指标,被用于测定土壤酸碱度。pH值是指溶液中氢▽离子(H+ 或更准确的∩说 H3O+)浓度的负对数(以10为基数)。 在水中,pH值一般在1-14之间,7为中性。pH值低于7显酸性,高于7显碱性。 土壤酸碱度被认为是土壤中的一个主变量,因为它控制着许多化学反应。它通过控制营养物质的化学形态,影响作物养分的有效性。大多数∑作物pH值的最佳范围在5.5到7之间,但许多植物在这个范围之外,也能适应并旺盛生长。 |
![]() |
大家√可以测一下自己地块的土壤pH,然后对照上图中各种元素的利用率,针对性地调整对应肥料用量或使用叶面喷肥来补充。 |